日期:2013-04-11 09:07
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这些说法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真正到维修的时候,反复提到的2次到底由谁来出具证明?还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由谁来鉴定?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在我国目前只有几家,这些机构未来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吗?较高的鉴定费用该由谁来承担?一些扯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还是会走到司法程序。然而,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谁起诉谁举证,消费者本来就是非专业人士,他们如何对这个由几万个零件组成的庞大用品举证?
作为消费者,包钢职工大学退休教授刘培文认为:三包政策对于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