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汽车配件 » 正文

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是谁掐住了咽喉命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5  浏览次数:812
 近日,韩国反垄断机构向电装、大陆和博世共开出了1146亿韩元(1.079亿美元)的罚款单,声称这些公司对出售给现代汽车的汽车零件实施了串同定价。

    事件起因是美国反垄断机构向欧洲和日本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发起反对串定价格的行动,全球受此影响的零部件有座椅安全带、散热器、风窗玻璃雨刮器、空调系统、电动车窗电机和动力转向零部件。

    零部件反垄断的新闻,时不时就要出来冒个泡,这已然成为了行业内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不可避免的经常发生。只有一些寡头零部件企业有资本和胆量与整车企业相抗衡。事实上,除了个别垄断型零部件企业,例如电装、博世可以与主机厂抗衡,多数中小零部件企业只要和主机厂签订了供货协议,无论产能有多大,都很难向社会普及。对此,主机厂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三包和质量保证、品牌声誉、防止假冒伪劣泛滥。

    零部件利润:挤挤总是有的

    比起整车销售,经销商的利润往往来自于零部件及售后维修服务等。然而,绝大多数厂商对于零部件销售渠道也采取了垄断的经营方式。经销商必须销售主机厂的原厂零部件,不得销售来自市面上的其他零部件,一旦消费者买了非原厂配件的零部件,将不再享受质保服务,这一点多少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

    一辆车,把每个零部件拆开来卖,利润和价格都远远高于整车,从这一点来看,零部件的利润高的有点吓人。一个零配件从配套厂到4S店,整车厂加价30%,4S店为保证利润,在整车厂默许下加价30%,甚至更高提供给车主,加上物流成本,最终零售价格比出厂价翻了数番。零部件暴利惠及了每一层的代理经销商。这也不难看出,零部件在网上销售不温不火的局面,汽配电商难推广,受其波及不小。

    主机厂掐住了咽喉命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主机厂的两“不许”:上游对零部件供应商不许供应,下游要求经销商不许用,否则加以惩罚,典型的垄断,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主机厂算是掐住了零部件企业的咽喉命脉,零部件企业为了保证其利益的最大化,虽然同为竞争对手,但此时的他们站在统一战线,安内攘外,共同协商串定价格,主机厂势必不会坐视不管,攘外的同时,他们也付出了高额的代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汽车行业的纵向垄断已经存在一段时间。进口车反垄断,零部件反垄断,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垄断呼声。呼声警示我们,汽车行业的一些旧的经销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汽车零配件价格暴利如何监管?上下游企业关系如何协调转换?反垄断局面何时能变?谁也没法给出答案。不管怎么说,打破车企对零配件的价格垄断,才是对车主真正有利的。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本网优化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是谁掐住了咽喉命脉?,汽车配件 - seo优化
技术支持伍佰亿搜索引擎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199-888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