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司机可能很有体会,那就是当汽车行走在拥挤的街道,四周有行人穿行,或者是驻车的时候,都是会判断不了车头到障碍物的距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汽车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前有发动机舱,后有第二排座椅和后备厢。驾驶者坐在车中间的位置,视野多少都会受到阻挡。我们没有办法对外面的事物进行判断,所以就非常的紧张。我们看不见的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盲区。
每辆车都有盲区,而且车辆后方的盲区大于前方。对于盲区,现在汽车普遍的做法是在车辆四周安装摄像头,用摄像头代替人眼,查看四周的景象。现在一些配备360°全景摄像头车型的售价也已经下放到2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了。不过360°全景影像也有它的弊端。比如说,它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是驻车的时候,针对的是后方盲区,在行车的时候不能使用。再比如说,它的反应速度偏慢,当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影像反馈到车内屏幕,驾驶者再进行判断时已经晚了。所以如何消除车辆前方盲区,各家厂商也是绞尽脑汁。
汽车“A柱”盲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对于汽车的构造而言,A柱是不可或缺的安全大梁,没有它就像是桌子没有腿一样,也许达到了极简主义的完美,但完全丧失了实用之一的安全。所以在行车过程中A柱对驾驶人员视线的不利影响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为了尽可能的消除“A柱”盲区,避免由此带来的车祸,很多个人或汽车公司开始研究“A柱”盲区的对策。
汽车A柱视线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每年因A柱盲区导致的车祸占总数的30%,A柱盲区已然成为汽车上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
提高A柱材料强度,在A柱上开三角窗。
缩小A柱盲区,现在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加强A柱的强度,将A柱变细,或者在A柱上开三角窗。A柱变细之后可以改善视野,但是A柱也不能无限制的细,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适合在A柱上加一个三角窗的大部分是一些MPV,轿车上也有,但是不多。A柱除了关系到汽车安全之外,还与汽车造型设计密不可分。因此,不是所有车型的A柱都适合加装一个三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