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汽车维修行业现代服务市场体系、统一维修配件编码体系、强化质量标准和检测认证……日前,记者从“变革、战略、发展”构建中国汽车维修业新格局(北京)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创新、转型升级将分步实施。
截至2013年12月,全国民用汽车已达1.37亿辆,是10年前的6.6倍;汽车突破百万辆的城市有31个;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21辆汽车。汽车社会的来临,也促进了中国汽车售后市场蓬勃发展。目前,全国机动车维修企业48万家;年度完成维修车辆为3.4亿辆次;截至目前,我国汽车维修配件规模已达1.6万亿元。
然而,汽车维修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虚高价格等乱象也如影随形。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联合9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将汽车维修行业定位为民生服务业,强制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
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使业内外饱受困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认为,建立全球统一编码体系有望改善汽配件假冒伪劣产品乱局。给配件建立唯一标识,可以辨别真假,有利于政府和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建立无统一编码还有利于配件的品牌化发展、维修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与维修质量责任界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与投诉受理、保险理赔、金融服务、政府监管等,同时还可为云平台服务等提供标准化数据依据。
目前,有关“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与标识”的地方标准正陆续出台,国家标准争取在今年11月完成标准审定并报批,有望尽快颁布。
同时,《意见》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4S店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
“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是我国破除维修配件供应渠道垄断的开始。”中国汽车维修配件工委会秘书长魏同伟坦陈,“《意见》的分步实施,将有助于消费者自主选择服务。”
魏同伟表示,《意见》实施后,有望改善汽车售后市场配件真假难辨、维修服务良莠不齐、行业标准匮乏、无人监管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