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汽车美容护理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经过井喷式发展之后,行业发展目前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口,业内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已成为发展瓶颈。从源头到终端,各个环节成长的先天性不足开始显现,这一点,与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比较,表现尤为明显。
消费者永远是评判标准最有力的发言人。近年来,消费者消费满足度一直难有起色,普通消费者对待汽车美容护理店的态度是“爱不得”、“恨不得”,字里行间流 露出对店面的太多不满足:服务不满意、施工不满意、产品质量难以信赖、价格水分太多、“蒙客”、“宰客”现象屡屡出现、消费者难以找到统一衡量标准、谨慎 消费、想消费而又不敢消费或因消费后“吃一堑,长一智”,投诉无门等等,这无形之中都影响到了店面客源的稳定性,继而影响到店面可持续盈利能力,久而久 之,负面影响逐步扩大,势必会减缓行业发展推动力。
对汽车美容护理服务店来讲,成本高、用人难、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标准缺失或不规范等等,大多都是一本本难念的经:老客户不断流失,新客源 难引进;销量不见增长,利润大幅下滑;技师频繁跳槽,没有良好的培训;老项目利润少,新项目不知道怎么推;或有的店面客户很多,但消费很少,业绩总是上不 去;合作公司服务跟不上,没有好的利润点支撑、缺乏市场销售和经营方面的治理,没有好的服务流程……
目前,我们不得不正视的行业现状是:业内秩序混乱、抗风险能力差、无品牌、无革新、发展滞后等等。现阶段,假冒伪劣、滥竽充数的产品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一 些用品集散地,各种各样的产品进进出出;太阳膜产品在市场上竟然能够出现近3000个品牌,一些门店稍稍遭遇一些风吹草动,就有可能举步维艰,面临关门危险;市场上多年以前的产品和项目仍在换着法子出售,技术等均没有实质性创新。最重要的是,从业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已经成为行业显著特征之一,尽管随着后市场的大踏步发展,已经有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人士加入这个行业,但要在一朝一夕间改变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并非易事。
问题根源
汽车后市场服务渠道模式一直较为传统,沿着“厂商-经销商-批发商-单店-消费者”的环节,消费者为此支付了太多额外费用。虽有“厂商-合作加盟店”模式的应用,然而在产品为上、销售为上的大背景下,这一模式并没有使终端店淤积的大量问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利益限制不 能让服务落地,尤其是传统的经销模式,层层盘剥,没有任何一方愿意或敢于去承担诸如技能培训、营销治理、团队建设方面的问题,而往往我们接触到的终端店面 是依靠店老板的一己之力,慢慢摸索,或许能从手工作坊,慢慢变为像样的几间门面,但依然面临多重问题。大多数店面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多的是依靠人 情关系的磨合,而很少一部分才是通过老板的主导而通过标准的服务来打动消费者。到目前为止,这仍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