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艰难转型,9亿吨之巨的产能过剩将作为影响钢铁市场运行的主要问题长期存在。盈利下滑、库存高企将成为常态,钢企瘦身“过冬”和拓展盈利空间已迫在眉睫。面对整个钢材市场滑坡的严峻形势,钢贸商转型还是等待?
2012年8月,座落于大束镇的华北泰富钢材城开始静悄悄地进行转型:变身为华北汽配城。这种转型是痛苦的,对于一直从事钢材贸易的周宁商人詹兴声而言,“我们周宁人被称为中国钢贸第一商帮,做钢材生意是得心应手,现在转行做其它,需要从头学起。”探索业务转型,调整自身经营结构,是詹兴声和他的团队在经历钢材市场几近崩溃的阵痛之后一次主动出击。而做什么?如何做?则是决定转型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去年带团队从南往北将中国的大型市场跑了个遍,以求新的发展商机。在考察中发现,买房买车还是老百姓的主要消费,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还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值,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车子多,维修市场就大,汽配需要量就大。”总经理詹巧华娓娓道来他们当时选择建汽配城的初衷,他说,细致周密的市场调查坚定了他们转型汽配行业的信心。“邹城除4S店外,外围汽修厂有近400家,汽车协会会员单位100多家,却没有专业的汽配市场。”詹巧华告诉记者,他们对邹城及周边县市做市场调查时发现,不仅是邹城,济宁、滕州、枣庄等市也没有专业成规模的汽配市场,汽修厂买汽车配件往往要到济南,不仅成本高,而且时效性差,汽修厂对此多有抱怨却又无可奈何。“做别人所需要的行业,才能更接近成功。”詹巧华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并迅速捕捉了它。
华北汽配城被日东高速、京福高速、京沪高铁和104国道、342省道呈“井”字型包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建成一期商业楼4万平方米,规模优势开始初显。“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物流和仓储为经营特色,重点开展点对点物流。”詹巧华解释道,所谓点对点物流,就是通过自己的物流服务,将配件由汽配城在特定时间内直接送到汽修厂,解决一直困扰汽修厂的时效性问题,让汽修厂面对客户时承诺更有底气。而25万平方米的仓储区是汽配城的另一大亮点,经营不出“城”,商品存放在“城”内,不仅可让商家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更便于物流配送。“价格、质量竞争的最后,都归结为服务。我认为,谁掌握了终端,谁才能最终掌握市场。”
冯敏是济南汽配协会副会长,她是汽配城招引过来的第一批入驻者,她说之所以选择邹城开辟事业上的新天地,有政策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汽配城经营理念的独特魅力。“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汽配市场都没有自己的物流,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迅速、便捷是客户的敏感点,华北汽配城提出的点对点物流我很感兴趣。”冯敏对记者感慨,一个市场能否成功往往要看服务细节,华北汽配城在发展之初就能注意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让她们更加充满信心。记者了解到,和冯敏一样的被吸引者已达到70多家,其中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吉利等汽配件企业。
阵痛之后成立发展起来的华北汽配城将揭开“面纱”现于消费者眼前。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他们还将设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商户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并在最大范围内进行物流配送电子化。“我们将逐步扩大同城物流半径,将鲁西南汽配市场纳入‘同城时代’。我们有更长的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