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汽车装饰:车贴文化也需管理和引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5  浏览次数:184
核心提示: 卖萌、耍酷、文艺、搞笑等风格各异的车贴不仅随着汽车出现在大街小巷,也以一种时尚的形象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汽车车贴就像
  卖萌、耍酷、文艺、搞笑等风格各异的车贴不仅随着汽车出现在大街小巷,也以一种时尚的形象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汽车车贴就像微博、微信朋友圈一样,成为一种表现自我的流行文化载体。专家表示,车贴以一种轻松调侃式的文化符号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原本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交通工具,搭载更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味道。这种娱人娱己的间接“交流”方式,在不失去其原本提醒、警示、祈福效果的前提下增添了不少时尚的人文气息。比如,现在一款人气颇高的3D金属质地的壁虎车贴,就是因为其流行时尚的造型再加上“庇护”和“避祸”的谐音而备受年轻车主喜爱。
 
  正能量车贴变新宠
 
  “保家卫国,寸土不让!”这可不是哪部抗战电视剧结尾喊出的口号,而是白领族李先生从未更换过的车贴。比起那些调侃幽默类的内容,李先生更喜欢这种短小精悍、铿锵有力的标语。李先生表示,这个标语是支持保卫钓鱼岛而贴出来的。李先生说:“我们应该理智地去表达、传递自己的爱国感情,车贴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还看过有的车贴写着‘有我,中国强’,我觉得看上去让人特别有劲儿。”正能量成为车贴文化主流内容之一,例如在北京市的一次公益活动中,为推广“抵制活熊取胆,拒用野生动物制品”的理念,主办方推出了“熊疼没注意”车贴,以文化符号改编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活熊取胆对于野生动物的伤害。这种以时尚车贴代替传统口号,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引起公众思索的方式,让公益活动跳出了一次性参与的局限,使公益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延续。
 
  每年高考时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当属各个城市由出租车、私家车组成的爱心送考车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爱心送考”标识 车贴就会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已经连续三年参加爱心送考活动了。他表示,贴上“爱心送考”的车贴就感觉自己肩负了一种使命,让他保证找出最快捷且稳妥的行车路线并将考生及时送达考场。“现在人们总说正能量,啥是正能量?用你自己的方法让别人觉得温暖,然后自己也高兴,我觉得这就是正能量!”赵师傅说。
 
  “雷人”车贴低俗功利化急需管理和引导
 
  “别靠近,不然我放屁了”、“追我者,格刹勿论”……这样一些“雷人”的低级趣味的标语随着车贴文化的普及也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内。车主追求个性和时尚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一些恐吓、低俗、雷人的内容会让原本充满乐趣的车贴文化逐渐变味。
 
  贴在汽车上的广告标语原本是一些大型公司为起到宣传效果而制作的。近年来,一些私家车主为了降低养车成本,让广告商在自己的车上做起了广告。这种车贴看上去能为车主带来些许利益,实际上并不一定合法规。
 
  根据规定,利用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属于户外广告,广告的发布要由有资质的广告公司到工商部门办理审批,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审批的,任何单位、个人不能发布户外广告。车主要想在爱车身上做广告,一定要找有资质、可信任的广告公司来办理,切不可私自张贴广告。
 
  根据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不得影响安全驾驶。如果有涉黄、暴力等内容或者车贴过于显眼以至出现遮挡行车者视线、分散其注意力的情况,交警会劝导其进行处理,严重者会处以罚款。车贴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是一种文化,然而当车贴的形式和内容出现负面倾向时,一定的引导和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网优化关键词:汽车装饰:车贴文化也需管理和引导,, - seo优化
技术支持伍佰亿搜索引擎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199-888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