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限制打车软件 请用市场的数据来服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8  浏览次数:387
核心提示:一边给民营打车软件戴上禁止交通高峰期使用、禁止加价等紧箍,一边自建官方打车平台甚至强制要求民营软件统一纳入,一些地方政府
 一边给民营打车软件戴上禁止交通高峰期使用、禁止加价等“紧箍”,一边自建官方打车平台甚至强制要求民营软件统一纳入,一些地方政府已陆续对打车软件市场“施出重手”。然而细查这些政府微观干预,不仅“监管”的依据薄弱,亲自“上场比赛”更有“越位”之嫌。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是否出台或如何出台政策措施加以应对,都须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基础之上。打车软件的流行,改变了出租车运营和乘客打车行为。认真研究这一现象,起码应当包括对如下问题的调研,再综合利弊进行分析决策:打车软件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叫车时间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出租车空驶时间减少或增加了多少,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增加或减少了多少,由使用打车软件引发的交通事故增加了多少……

       对打车软件进行干预的城市已有一长串:北京、上海、济南、南宁、南昌……但公众看到的干预理由全是“可能会对市场的公平性产生影响”、“影响驾车安全”之类的主观判断,鲜见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客观分析。

       已经和准备干预打车软件市场的政府有义务将决策依据“晒一晒”。公众和民营企业有权利知晓,政府是基于哪些科学依据来干预他们在市场中的自由选择。

       市民可以凭借个体经验、生活常识甚至媒体报道形成判断,但政府不可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建立在深入实际、全面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否则谈不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谈不上对市场经济的成熟管理。

       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满足于“裁判员”的身份,更亲自投身成为“运动员”—眼下,民营打车软件对用户和司机的“补贴”已大幅缩减,但多地自建的“打车平台”却不断升温,甚至有“收编”民营软件之势,而背后“政府投资”的身影也频繁出没。

       且不谈政府身兼二职会否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政府投资的打车平台早已有之,其少人问津是客观事实。最近数月,民营软件加入“比赛”后,政府主导的打车平台在“一败涂地”之余有没有反省自己,作为输家,如何还有颜面“指导”甚至“收编”赢家?

       面对纷繁复杂、活跃多变的市场,政府干预只应在深入研究、权衡利弊后慎重判定市场“失灵”之时;对于市场能做好的,则应当放手交给市场。如何监管打车软件,是检验政府如何对待市场的试金石。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网优化关键词:限制打车软件 请用市场的数据来服众,, - seo优化
技术支持伍佰亿搜索引擎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199-888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