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我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已获突破,锂离子电池性能显著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4  浏览次数:538
核心提示:  在近期举行的2013中国车用能源论坛上,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表示,我
 
  在近期举行的2013中国车用能源论坛上,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表示,我国已经突破电动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锂离子电池性能显著提升,燃料电池性能稳步提高,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我国电池年产能200亿瓦时,是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欧阳明高回顾前三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时介绍,截至到2012年底,25个示范城市中已有2.7万辆电动汽车投入示范运营,已建立各类充换电站170座,充电桩8000多个。其中2012年推广的车辆数量相比2011年增长了1.4倍,纯电动乘用车的保有量将近7000辆。总体而言,我国客车的混合动力发展较轿车更好,而未来最有希望的是纯电动小型汽车。“小型化加上智能化,实现车网、电网和交通网的融合。”他说。   
     
  “我国需要加强动力电池安全性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研究。燃料电池要以耐久性研究为核心。电池供驱动、天然气提供车用电力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路径。”欧阳明高同时还表示,“十城千辆”示范应延续到2015年,而且补贴范围不再局限于试点城市,补贴对象改为整车厂。   
     
  欧阳明高透露,作为蓝天行动倡议的一部分,北京计划到2015年推广应用各类电动汽车5万辆。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涉及多个公共用车领域。到2015年,北京公共交通车辆将有1/3(约8000辆)换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约1万辆公务、出租车将更新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在私人电动乘用车推广方面,到2015年,北京计划新增或更新3万辆电动汽车。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3》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按照现有的汽车发展趋势预测,直到2030年,中国车用燃料消费量才会出现增速放缓迹象。直到2050年可能达到峰值,将带来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车用能源仍然以传统石油燃料为主,汽柴油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在2030年之后,生物燃料、电和氢等能源将逐步在替代石油燃料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网优化关键词:我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已获突破,锂离子电池性能显著提升,, - seo优化
技术支持伍佰亿搜索引擎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199-888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