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發布了背水一戰的新中期經營計劃。在引人注目的汽車部件領域,該公司能否打進世界前十?對於十年如一日,鬆下的“未完結的中期計劃”,市場已產生了厭倦。
車載產品是社長津賀一宏曾經執掌的業務部門,因此干勁十足。
“汽車部件與家電相比,對於品質的要求明顯更高。就算能擴大份額,估計擴大程度也有限”。對於鬆下出台的中期經營計劃,主要汽車企業投去了懷疑的目光。
鬆下最近提出了新的業務方針,表示要通過M&A(並購)等方式,到2018年度,使車載產品業務的銷售額增加到目前的大約2倍,也就是2萬億日元。但該公司准備的資料中,與車載產品業務相關的卻隻有一張,讓人不得不搖頭:“看不懂鬆下的管理層究竟想向汽車企業賣什麼?”
股市籠罩失望感
連續兩個財年苦於巨額虧損的鬆下,3月28日發表的中期經營計劃反響不佳。計劃發表的第二天,該公司的股票遭遇大量拋售,收盤價比前一天下跌了7.1%。雖然裁員力度不夠的負面印象也是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其實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開不到成長戰略。
進入21世紀后,鬆下出台中期計劃多達5次,分別是2001年的“創生21”、2004年的“躍進21”、2007年的“GP3”、2010年的“GT12”,以及這一次的“CV2015”,但最終達到目標的隻有“躍進21”一次。
出於對過去失敗的反省,社長津賀一宏表示,“這次的中期計劃改變了編制方式”。但各個數值目標的計算依據仍然明顯不夠嚴謹,其典型就是鬆下賴以成長的支柱——車載產品業務。
如果銷售額能完成計劃,在2018年達到2萬億日元,那麼,如下頁右上方表格所示,在全世界的汽車部件企業之中,該公司就將僅次於美國江森自控公司,上升到第7位(金額按照1美元=79日元折算)。在力爭汽車部件行業世界第七的雄心背后,具體方法的缺失反而招致了投資者的失望。
汽車企業的生產計劃大都排到了幾年以后,在2015財年之前,鬆下車載產品業務的銷售額不會有太大的增加。按照該公司的預期,新的訂單應該出現於2016財年以后,但是,即使訂購量的增加如同預期,按照現在該公司的實力,到2018財年,銷售額最多也就增加到1.5萬億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