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胎最重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分别为:胎面、胎体和橡胶配方,其中自从子午线轮胎发明之后(什么是子午线轮胎,点击看这里)胎体结构和发展方向基本就确定了,目前乘用车所用的绝大部分轮胎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细节设计会有所差异,不过这与橡胶配方一样,都属于各个轮胎厂商的内部机密。而只有胎面花纹设计属于“公开信息”,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内容都只是针对轮胎花纹设计所展开的,至于橡胶配方和胎体结构不在本文介绍范围之内。
■ 胎面花纹有什么作用
简单来说,胎面花纹最重要的三大作用是:1、提升抓地力;2、降低噪音;3、增加排水性。不过这三者之间本身就是互相牵制甚至是冲突的,不可能达成所谓的“绝佳配比”。因此,轮胎厂商在胎面花纹设计时,就需要根据各款轮胎各自不同的产品定位,研发不同的花纹设计。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上述提到的三点,在轮胎上是如何体现的。至于橡胶配方和胎体结构本文暂不讨论。

1、提升抓地力
轮胎抓地力主要是通过胎面与地面的接触来实现的,米其林轮胎亚太区产品经理说,理论上光头胎的抓地力是最高的,但这概念仅限于干地,因为如果在湿滑路面,由于光头胎不具备排水性,会使车辆难以驾驭,影响安全性。因此,我们在赛车比赛时,经常会看到一下雨,赛车就会纷纷驶入维修区更换雨胎。不过这对于我们日常用车来说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在胎面花纹设计时就不得不寻求平衡点。


大面积的橡胶块设计,对于提升抓地力比较有帮助,这点大家从不同轮胎的胎面设计上就能明显看出区别。一般来说,偏重运动性的轮胎会比较多的采用大面积的橡胶块,从而提高车辆的抓地力,而以舒适性为趋向的轮胎,花纹会比较碎,橡胶块也会比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