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2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在全国七大一线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三。昨日,广州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广州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就增速排名来看,与上半年相比,广州的增速略有放缓,增速第二的位置让给了重庆,不过G D P总量还是稳坐“第三城”的位置。官方称,广州结构调整已经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
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亚运后广州经济增速放缓,今年明显开始恢复元气。今年1-3季度G D P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58.49亿元、3849.97亿元和7119 .43亿元,分别增长2 .0%、9 .1%和14.1%。广州市政府部门引用三产数据称,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为64.0%,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8%,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
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主力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三季度的广州延续了上半年的态势,依旧是依靠投资和消费在拉动经济,出口表现略有好转,但起色不大。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9%,出口增长4 .3%。其中,广州消费的表现一直比较平稳,外贸低迷已非一时,而投资与前两年相比则显得颇为“抢眼”。
为何广州的固定投资增速有了大幅提高?广州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亚运前广州基础设施建设多,固定投资基数拉得很高,因此去年的增速比较缓慢。他认为,目前广州的固投增速并不太快。“目前广州的经济50%多是靠消费在拉动,30%多是靠投资,剩下百分之十几才是出口”,他认为,广州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其实并不高,因此目前外贸的困境才没有影响到广州整体经济的发展。
在各类投资中,民间投资、中央省属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1045.29亿元和537.44亿元,分别增长32.3%和33.6%。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完成投资729.96亿元,增长12.2%,比上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
专家点评
广州市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
制造业偏弱,广州发展必须“双轮驱动”
欧江波认为,三季度的成绩总体好于年初预计(年初预计G D P增长10%),目前看来,广州完成全年目标应该没有问题。在大的指标不错的情况下,细看结构可以发现,服务业发展不错,制造业就相对弱一些。广州的服务业这块新的一些业态表现抢眼,比如网络消费、服务外包,此外,房地产和金融发展也进步很多。但是明显可以看到,实体经济相对弱,虚拟经济比较强势。他认为,目前广州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相对弱势,整体经营情况恶化。
“这种局面并非广州市政府乐见。”欧江波认为,广州市虽然强调服务业比重的增加,但是与前几年相比已经能够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目前市委市政府和很多部门都有基本共识,希望发展出比较强势的制造业,让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驾齐驱。“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是广州在这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欧江波表示,目前制造业偏弱的情况更多是市场的选择,估计短期内制造业困境很难摆脱。但是,广州必须发展出高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广州相比,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已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追问
GDP增长12%,用电量为何只增1.4%?
政府内部人士称,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
在本次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报告中,比较少见地对用电量情况进行了专门分析。记者注意到,虽然前三季度广州G D P增长12%,而用电量只增1.4%。
G D P增长与用电量增长不匹配
数据显示,1-3季度,广州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 .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速由负转正,1-3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1.1%,首次扭转了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9月当月增速达10.1%)。统计局还称,工业企业利润增势转好,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6%,连续五个月保持正增长。据记者查询,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是4 .8%,G D P增速是7.7%。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G D P增速12.4%,在全国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二。其时,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秀玉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会议上就表示,在去珠三角调研时,她发现,一些地方的G D P、财政增长与用电量不是很匹配。以广州为例,今年1-5月G D P同比增长12.9%,但用电量同比下降0 .1%,5月用电量同比下降0.3%。虽然回应称,这是因为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做得好,所以用电量降了,但她认为,G D P和用电量是有合理比例的,“不能因为这个因素,(在G D P涨了的情况下)用电量会有这么大的下降幅度”。
政府人士回应称“工业结构改变了”
为何广州的用电量与G D P增速的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有政府内部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同样主要以转型升级来解释。他表示,广州目前第三产业比重高,而且工业产业结构改变了,“同样生产一块钱的产品,用电量少了很多”。例如,今年以来广州6个高耗能产业中有4个用电量在下降,带动用电量回落1个百分点以上。
他认为,在目前经济结构下,用电量增长缓慢而G D P大增的情况并非不正常。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只能这样去理解用电量的问题,国家给广东下达的“十二五”减排指标要求很高,压力确实很大,省经信委一直在要求压减高能耗项目。
广州市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表示,用电量跟G D P不完全同步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可能确实是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变化是结构的变化,不过这个指标尤其是工业用电量的指标,至少说明,制造业是不够景气的。
市场走访
汽车:车市回暖 热销车紧俏
今年一至三季度,带动工业增长的汽车制造业功不可没。到第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完成工业总产值2317.22亿元,增长2.9%(受产能恢复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9月增速达48.4%),结束自2012年11月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
与生产增长对应的是汽车销售回暖,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5.5%的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9.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跟去年限牌后比,月销量起码增加一倍”,广保丰田市场部何经理明显感受到,尤其7月广州限牌新政出台后车市回暖明显,其所在的门店每月有40多台旧车置换新车,拉动新车销量。记者从广物福恒店了解到,8-9月热销车型货源紧俏,如福克斯下订单之后要等1-3个月才能提车,而国庆黄金周是今年车市的销售高峰。
汽车配件的生意下滑从侧面印证新车销售火爆,“买新车、换车的多了,买配件修旧车的自然少了”,广园汽配城的商家郭先生表示,第三季度的生意额比一季度下滑50%。
商业:龙头商业企业营收下滑
1-3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8.97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 .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4365.59亿元和66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3.1%。
但从广州的商业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来看,传统旺季的三季度零售业未如理想。广百股份第三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0 .07%,增幅比上半年缩小13.36个百分点;广州友谊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0 .5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0 .11个百分点。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消费减少,约束了零售企业销售增长。广百股份C E O黄永志切实感受到国家提倡节俭后的消费变化,“机团订单、大宗和高价消费明显下降”。记者了解到,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广州百货购物卡和高档礼品销售下降三成以上。全国的情况也类似,据统计,国庆期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仅增长6.3%。
企业声音
“广州已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广州很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而现在是“只要上面不说可以做,他就不敢做”。
——— 某500强民企一位管理人员
广州目前的经济环境,企业感受如何?未来广州该如何发力?南都记者昨日就此走访了市内一些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企管理人员。在赞赏广州包容性、服务性优势的同时,几名企业高管不约而同地抱怨,广州目前失掉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勇气。而这些高管并非来自发展陷入困境的企业,其企业自身发展都非常好。针对广州目前的环境,有企业建议广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在哪里,优势就在哪里”。
“宁可不做,减少犯错”
“广州最大的优越性是包容性好,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宁可不做,减少犯错”,某500强民企一位管理人员称,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广州很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而现在是“只要上面不说可以做,他就不敢做”。比较该企业在其他省市的分公司情况,他认为广州在政策方面存在一些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江苏的海关会比较灵活,只要总关(记者注:指海关总署)没规定不允许的就可以做,而广州就会说‘找不到依据’”。他又举例称,上海对新产品的税收优惠力度比广州大。有企业甚至认为,江苏在G D P上也许已超越广东,只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尚未体现出来。
“广州现在没有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位外资企业技术高管表示,他毕业后就从粤北来到广州工作,觉得广州已经不太敢“吃螃蟹”。这位高管表示,多年前他入户广州时遭遇很多手续上的阻挠,因此一直排斥入户这件事情,至今还是“黑户”。“这会很影响他的归属感”,其同事说道,像这样的人才其实全世界都在抢。
“人才引进应加大力度”
广州对企业的吸引力是否真的在减弱?安利中国副总裁陈朝龙表示,他不认为广州失掉了原有的优势,内地有些地方硬件确实发展很快,但是软服务方面广州依旧不错。“今天比起来我们还是觉得20年前落户广州是对的”,陈朝龙称,现在有人感觉广州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了,其实主要是因为其他地区发展起来了,大家都开放了,且国家也不再把所有政策优势给广东,举国开放的形势下自然会造成分流。
不过,他也指出,广州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加强力度。该公司此前在上海张江设立纽崔莱研发基地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也有人才方面的原因。他认为,江浙沪一带高校比较集中,不少企业还形成了产业链,而广州尚需要在人才引进尤其是教育、医疗资源、生活配套上面加大力度。
2013年前三季度广州各区(县级市)主要经济指标出炉
荔湾G D P增速领跑十二区县
南都讯 各区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天河、越秀、萝岗G D P前三甲排序不变,三区占了全市经济总量接近一半,而G D P增速“领跑者”则由从化交棒荔湾。此外,一些区(县级市)正面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窘境,如越秀、萝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仅为2.2%和3.3%,而从化甚至出现1.1%的负增长。
天河:经济总量仍是第一
天河区在经济总量上继续领跑全市,前三季度G D P达1984.2亿元,独占全市1/6强。增速“领跑者”则由从化交棒荔湾。
总体上看,荔湾、番禺、增城、海珠、从化、天河、南沙、萝岗等8个区(县级市)达到或超过全市12%的总体速度。其中,提速最快的当属花都,增速由上半年的6.5%反弹至9.1%,提速2.6个百分点,但增速排名仍居倒数第二。另外,白云、天河、黄埔、南沙也实现提速,增速分别提高0.7、0.6、0.4、0.4个百分点,黄埔虽然在提速但仍居增速排名倒数第一。
荔湾:领跑十二区县增速
荔湾区经济成绩一路飘红,新鲜出炉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排名中,该区G D P以14.5%的增速,跃居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经济数据中,荔湾区商品销售总额为2782.12亿元,同比增长31 .4%。这来源于该区诸多医药公司、专业市场和上下九等商圈。其中,电子商务所占比重开始凸显,占据商品销售总额约2成,为全市所占比重最多的区。由于高尔夫地块、老南站地块和东漖地块房地产项目持续推进,使得固定投资额依然保持23 .1%的增速,总额为114.92亿元。
广州市社科院原党组副书记、研究员刘江华认为,荔湾区今年的发展,来源于多个早已策划好的大项目启动,例如白鹅潭经济圈、大坦沙等。这些项目未来将给区域带来长期效应,并成为培育税源的充分条件。
从化:公共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区县显出财政收入增长疲软的态势。其中,从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出现了1 .1%的负增长,增速排名倒数第一。总量排名靠前的区也并非没有烦恼,越秀、萝岗总量虽大,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仅为2.2%和3.3%,分别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三。
上半年,从化以16.2%的G D P增速领跑十二区县时,某位从化市领导面对记者采访时曾称:“低调、低调,我们还有很多困难。更关键的还是看财政收入。”此番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从化市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速为-1.1%,也印证了该领导的担忧。
分析发现,从化今年上半年的财政预算收入为12.5亿元,第三季度为19.18亿元,实际上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态势,但增速方面却出现负增长。对此从化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留意到这一数据,从化今年财政预算收入其实一直比较平稳,增速下滑呈现负数有可能是去年的第三季度这个时段有一些收入是一次性收入,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波动。
越秀:已无法靠房地产提高财税收入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越秀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仅为2.2%,排名全市倒数第二。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的越秀,为何会面临财政收入的窘境?
原越秀区经济顾问、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越秀区是广州市为数不多没有土地存量的区,在广州土地财政的大背景下,无法像其他区靠发展房地产提高财税收入。目前越秀区主要靠总部企业和商贸零售业税收作为主要收入,随着近年来越秀总部企业的外迁,以及新兴商圈对北京路、中华广场传统商圈的冲击,越秀区的财税收入必然遇到冲击。
花都:工业恢复带动经济复苏
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花都触底反弹的力度明显,三季度G D P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跑赢”去年同期。
汽车工业疲软被认为是拖累花都经济的主要掣肘。然而,不久前,花都区通报称,区内重要汽车企业东风日产9月份销量猛增,汽车业正在逐渐回暖。此外,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也较今年前两季度回升,仍在个位数。
观察人士认为,虽然花都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但“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仍需进行调整,如何抓住此次“危机”推动空港经济等的发展,是花都区接下来的一张考卷。
黄埔:“13%”这个GDP“桃子”恐难摘到
继半年GDP增速5.7%垫底之后,三季报再次以6.1%全市垫底,黄埔区要想完成年初区两会定下的2013年区13%的G D P增长目标,希望已变得渺茫。
当初提出13%的目标,是黄埔区响应市相关精神要求提出来的,并且一度越拔越高。去年才7.6%,今年1月份区经济会议也才提出11%,到了3月初的区两会,这个目标又一下子被拔高2个点,达到13%,当时从市里到区里,都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叫“跳起来摘桃子”。当时就已遭到媒体质疑,现在看到,这桃子即便跳起来,真的也未必摘得着了。
前三季度,黄埔区第二产业增幅仅有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增长0 .9%。作为老工业区,黄埔原有的传统优势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港务及造船迟迟不能迎来第二春,明显拖了经济后腿。黄埔提出的电商基地发展战略,虽然亚马逊华南中心已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支被区里寄予厚望的生力军,至少短期内还扛不起带动全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旗。
今年年初开始就盛传的并区传闻,一直未见落地,时间一拖再拖,难免人心不稳,政令难突破,客观上“拖”累了干部的心,也拖了这个小区经济发展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