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通过气味判断汽车内饰质量:不科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5  浏览次数:354
核心提示:实验对象:27家企业的汽车内饰件产品,合计134个批次实验机构:市纤维检验局实验结果:6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项目为阻燃性能、
 实验对象:27家企业的汽车内饰件产品,合计134个批次

实验机构:市纤维检验局

实验结果:6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项目为阻燃性能、剥离强力和耐热不黏着性

新车车内味道大;车没开多久,座椅面套就出现变形或表皮开裂……这些现象都可能是汽车内饰产品质量不合格。

昨日,市质监局发布汽车内饰件产品监督抽查公告。公告显示,市纤维检验局对全市27家生产汽车内饰件产品的企业进行抽查检验,合计134个批次,包括汽车座椅面套、地毯、顶棚等内饰件产品。

依据国家标准GB8410—2006和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144—2010的要求,经检测,合格128个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6%。不合格的6个批次中,不合格项目为阻燃性能、剥离强力和耐热不黏着性。其中,汽车内饰的阻燃性能直接关系着整车的安全。

目前,市质监局和市纤维检验局已要求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整改,并依法对不合格批次产品进行了处理。市纤维检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汽车内饰产品的监督抽样。从抽样的结果来看,内饰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也有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

阻燃性能差,汽车自燃易失控

汽车内饰产品的阻燃性能执行国家强制标准,有严格的标准规定。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着汽车整车的安全。

检测人员现场取样一块汽车座椅面套,放入燃烧箱内进行试验。火源很快点燃了试样,15秒后,燃烧箱开始计时。10秒钟后,试样停止燃烧,此时,试样燃烧距离为46毫米。根据国家标准,这块试样的阻燃性能合格并达到B级。

国家标准规定,15秒内试样未燃烧或燃烧距离没有超过38毫米,阻燃性能为A级。火焰没有在1分钟内熄灭,且燃烧距离超过88毫米,燃烧速度超过100毫米/分钟,则被认定为不合格。

抽查结果

在此次产品抽查中,有1个批次产品被检出阻燃性能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为汽车座椅面套。

“如果把阻燃性能差的内饰装在车内,一旦汽车发生自燃,火就容易扩大。”市纤维检验局检测人员表示。

剥离强力不够,座椅面套易变形

汽车内饰产品的剥离强力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汽车内饰的整体外观。

检测人员依然在座椅面套上取样,并将试样一端的面料层与泡沫层分离开。将分离开的面料层和泡沫层分别夹在试验仪器的两端,之后启动仪器,匀速向上拉动试样,继续分离面料层与泡沫层。

面料层与泡沫层分离到试样约一半的长度后,仪器停止拉动并读取数据,此次上拉,最大拉力为5N(牛),符合最大拉力≥3N的地方标准。

抽查结果

此次抽查有3个批次产品的剥离强力不合格。其中,最差的不合格产品纵向和横向试样的检测结果仅为1.7N和2.2N。

“这个项目直接影响座椅的外观和使用。”检测人员说,此项不合格,容易出现面料层与泡沫层分离。

高温下人造革易表皮开裂变形

耐热不黏着性检测,主要适用于人造革材质的汽车内饰产品。

检测人员在一块人造革汽车座椅面套上取了相同大小的两块试样,并放入试验仪器内检测。

仪器内为7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两块试样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对碰在一起,并持续一段时间。

之后,把两块试样分开。“你看,这两块试样表面没有起皮,属于合格产品。”检测人员说,耐热不黏着性合格的标准是表面无异状,不能出现起皮、变形或开裂等现象。

抽查结果

从抽查报告来看,有3个批次产品的耐热不黏着性不合格。其中,有1个批次产品的剥离强力也不合格。

内饰产品耐热不黏着性不合格,很可能汽车还没开多久,产品表面就开裂变形了。“尤其是在太阳暴晒之后。”检测人员说,建议车主尽量减少汽车在高温环境下停留。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网优化关键词:通过气味判断汽车内饰质量:不科学,, - seo优化
技术支持伍佰亿搜索引擎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199-888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