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三大举措剑指 汽车维修垄断
到明年12月31日前,各汽车生产企业要公开全部在售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对新车型上市3个月仍未有效公开车型维修技术资料的,一律撤销车型3C认证和有关公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副理事长苏晖表示,汽车生产企业公开全部车型维修技术信息,对打破汽车售后市场的垄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在整车经销环节,汽车生产企业还会对经销商和消费者保持强势,但对于维修与保养来说,维修技术信息的公开将实现市场的相对公平。关键是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管,避免好政策落实不下去。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魏同伟说,国外普遍要求放开维修技术信息,并已形成市场惯例。国外有企业俱乐部,企业可以把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信息放在信息库里,谁要用都可以花钱下载,所以企业也愿意放开。“技术信息的公开需要全国一盘棋,汽车生产企业如果同意放开技术信息,对汽车维修企业、消费者来说也更方便,走到哪儿都能修车。”魏同伟说。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刘小明认为,从根本上打破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汽车后市场的人为分割和技术壁垒,各类维修企业均有机会获得原厂技术支持,将夯实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破除配件渠道垄断
【指导意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后市场提供原厂件和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转售原厂配件。
北京一家比亚迪4S店内部人士表示,汽车销售商因为要接受厂家压车完成销量、增加滞销车型库存等任务,所以经营压力也大,利润被挤压。未来若放开维修与零部件的“专修专卖”权,预计4S店生存会更困难,因此急需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厂商最强势、其他机构都严重受限于它的状况。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郭勇说,由于厂家会给销售商品牌授权,因此两者地位是不对等的。厂家不仅垄断整车销售,还垄断了零部件渠道,导致消费者不得不接受这种定价高昂的服务,也造成了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些矛盾。
苏晖表示,指导意见将让不少“副厂件”有更大的空间,消费者选择余地会更大。但从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来看,必须加强零部件市场生产、经销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未来一定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
重塑汽修市场信任体系
【指导意见】第一次提出“汽车后市场”的概念,意味着汽车维修市场面临更大的转型升级,从生产型服务业向消费型服务业转型。
刘小明认为,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须引入消费者监督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和评价网络平台。“今后,所有汽修配件都要有统一编码。”魏同伟说,目前汽修配件有标准,但各家标准不同。要强化质量认证,做好每个配件的检测认证标准,才能进入维修市场。
魏同伟透露,目前行业协会正在抓紧和商标局商讨设立“证明商标”,这种标示具有法律效力。从编码到商标认证都统一标准。将来,所有的汽车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配件的生产环节,若汽修企业不贴统一标示,将来也没法进入物流、商场、没法出货。
为遏制“花钱买标准”等行业乱象,魏同伟说,引进国际权威性认证势在必行,将来汽车零配件市场也应建立“汽车服务云平台”。